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教学工作 >> 实践教学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学生读书分享交流会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4-11-29 [来源]:马克思学院 [浏览次数]:

为了增进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理解,搭建一个交流阅读心得和思想的平台,马克思主义学院于2024年11月28日晚上,在图书馆4楼VR教室举办了一场学生读书分享交流会。

会议伊始,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郭晓致开场词。郭院长讲到,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相关书籍,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把握。最后,预祝本次读书分享交流会取得圆满成功,并期待学生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发扬阅读精神,不断提升自己。

本次读书分享交流会围绕随州文化,分三个环节层层递进,让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地方文化实现深度碰撞。

第一环节:组内分享 —— 以随州文化为案例,解读理论内涵。各小组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的阅读心得,自主选取随州文化中的典型案例展开分享。两组分享均紧扣理论与随州文化融合:一组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依据,借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原理,解读曾侯乙编钟从先秦礼乐礼器到现代文化符号的转变,及随州人以 VR 等数字化技术活化非遗的实践;二组围绕 “文化自信” 论述,结合炎帝教民耕种、尝百草的传说,阐释炎帝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契合,探讨其对当代青年践行社会责任的启示。

第二环节:提问讨论 —— 聚焦随州文化痛点,深化理论思考组内分享后,各小组围绕随州文化传承发展现实问题,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展开提问讨论。针对 “曾侯乙编钟文化传播受众窄”,有小组结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发问,分享小组回应可通过短视频、沉浸式体验展等年轻化实践形式提升传播实效;针对 “炎帝文化产业化避免过度商业化”,大家结合 “马克思主义矛盾论” 探讨,认为需平衡文化保护与产业发展,适度开发。整个环节,同学们以随州文化为纽带,将理论疑问转化为现实思考,让交流更具针对性与深度。

第三环节:教师点评 —— 锚定随州文化方向,强化理论应用。教师结合前两环节分享与讨论,进行针对性点评与总结。首先肯定同学们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随州本土文化深度结合的创新思路,赞扬大家既能以 “物质决定意识”“群众史观” 等原理解读编钟、炎帝文化的内涵与发展,又能运用 “实践论”“矛盾论” 直面文化传播、产业化中的现实问题,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随后,教师针对讨论中的核心议题进一步引导:在编钟文化传播方面,强调年轻化实践需坚守文化内核,避免形式化;在炎帝文化产业化中,指出 “适度开发” 的关键在于以文化保护为前提,通过精准定位、创新业态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统一。最后,教师鼓励同学们持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随州文化资源禀赋,既要深入挖掘曾侯乙编钟、炎帝文化等的时代价值,也要探索更多贴合现实需求的文化活化路径,让理论在本土文化传承发展中真正落地生根、发挥实效,推动随州文化在守正创新中焕发新活力。

本次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读书分享交流会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们不仅交流了读书心得,分享了思想火花,还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把握。同时,活动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